sbno333 手把手教你 sg 函数。
2025.8.2 更新:删除一些问题,添加复杂度证明,添加笔者最新理解。
发现其它题解写的并不清晰,缺少一些证明,导致在看题界的时候遇到了极大的困难,同时为了纪念首 A 黑题,所以有了这篇题解。
首先,不是所有游戏都要用到博弈论知识,很多游戏递推解决即可,但有些游戏需要用到,具体按情况而论,一般的,看着像 Nim 游戏的都是递推(诈骗)或者贪心之类的东西,看着和 Nim 半毛钱没有的是博弈论。
动态规划思想,异或,整数分块,$\text{mex}$,可以上 OI 维基自主学习。
我们考虑有两个人(Alice 和 Bob)玩游戏,只有输和赢,并且不没有同输同赢的情况,游戏保证无论二人如何操作,都不会一直无法停止。现在,二人绝对聪明,谁赢?
事实上,除去 最长待机 这种难评的游戏,都在最开始确定了胜负。
我们可以把每种游戏可能形成的局面设成一个状态。
每个状态都向一步之后能到的状态连一条有向边,由于保证能不会无法停止,所以没有环,此时游戏形成了一个 dag。
我们可以设 $dp_S$ 表示 $S$ 状态下,Alice 是否必胜,必胜是 $1$,否则是 $0$。
对于走投无路的节点,我们判定其 $dp_S$ 的值,然后向前递推。
具体的,我们状态中记录此时谁先手,然后根据谁先手,在所有状态中到达的状态中,取最大或最小值即可。
然而游戏一般状态很多,公平组合游戏具有一定优秀的性质,能够帮我们大幅降低复杂度。
两个人轮流操作,没有平局,每个人每次能进行的操作与人无关,并且能结束。比如国际象棋就不是这类游戏,因为它有平局,而且你只能动自己的棋子,不能动对方的,无法操作的一方输。
在这之前,我们应当学习 Nim 游戏,这个游戏在博弈论学习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如题,有 $n$ 堆石子,每堆石子有若干个石子,不能不取,每次可以选取一堆石子,取走若干石头。
下文中用 $\oplus$ 代替按位异或。
这道题有一个必胜策略就是当石子堆石子数量异或和为 $0$ 时,先手必败,否则必胜。
具体的,当异或和为 $0$ 时,显然我们操作后肯定改变了某个石堆,设其它石堆异或和为 $x$,这个石堆原本也一定为 $x$,改变后为 $y<x$,对于两个不同的数,其异或和一定不为 $0$,因此取完后为异或和不为 $0$。
对于不为 $0$,设这个值为 $x$,其最高位为 $1$,显然存在一个石堆,其和异或和的最高位对应也是 $1$,设其有 $y$ 个石子,此时其他石子堆异或和为 $x\oplus y$,由于 $x,y$ 在 $x$ 最高位都是 $1$,因此 $x\oplus y$ 那一位为 $0$。
我们此时只需要将 $y$ 变得使 $x=0$,即 $x\oplus y=y$,显然 $x\oplus y$ 不会随操作 $y$ 而改变(操作当前不会改变其他石子),可以这么操作当且仅当原来的 $y$ 比 $x\oplus y$ 大,这样才能将 $y$ 取到 $x\oplus y$。
问题变成了 $y$ 异或上一个没有 $y$ 位数多,且那个数最高位 $y$ 对应位也是 $1$ 的数(上述提到的 $x$ 具有的性质)与其异或后能否比 $y$ 小。
对于比 $x$ 最高位高的位,显然异或后不改变,不考虑。
对于 $x$ 最高位,异或后 $y$ 对应位减少(从 $1$ 到 $0$),其他位怎么增加也比不上,所以正确,即可以将异或和从 $\not=0$ 变为 $0$。
一个人输的时候显然石子堆异或和为 $0$,所以 $\not=0$ 时不为输的状态。
所以如果先手时异或和 $\not=0$,总是可以给到对方 $=0$,而对方又只能返回 $\not=0$,这样下先手必胜。
如果先手为 $0$,则只能把 $\not=0$ 给到对方,对方再采用上述策略,先手必败。
所以结论就是判断异或和是否为 $0$。
我们不妨升级 Nim 游戏,每次不但可以取走,还可以放入,但不能不操作,为了游戏的有限,每次放入后如果满足某个条件,之后双方将无法放入,而且每次放入对放入的数量有限制。
对于异或和 $\not=0$,显然可以看作只能减少,然后显然可以把异或和变为 $0$。
对于 $=0$,显然还是要改变,因此还是会重新变为 $\not=0$ 给对方。
因此这个游戏与上述普通 Nim 游戏必胜策略一致,与放入的条件之类无关,但当减少有限制时,游戏结果或受到影响。
对于公平组合游戏,我们设置的状态可以是 $dp_S$ 表示局面初始为 $S$ 时,先手是否必胜。因为公平组合游戏我们并不关心当前到底是该谁操作。此时我们转移就只有简单的寻找能到达的状态中是否有 $0$,若有,则 $dp_S=1$,否则 $dp_S=0$。当然,此时还是复杂度很高。我们可以模拟 Nim 游戏进行考虑,这样我们或许能借用异或的性质来增速。设 $sg(S)$ 表示状态 $S$ 等价于 Nim 游戏中一个有 $sg(S)$ 个石子的石堆。如果 $S$ 状态指向 $P$ 集合中每一个状态,我们有 $sg(s)=\text{mex}{T\in P} sg(T)$。由上面的升级 NIM 容易得出。如果不借助性质,此时 $sg(S)\not=0$ 对应原来的 $dp_S=1$,$sg(S)=0$ 对应原来的 $dp_S=0$。容易看出确实等价。不过 $sg(S)$ 有一个很大的性质,可以让我们优化转移。那就是如果当前状态 $S$ 可以分成若干互不影响的子游戏,每次选取一个子游戏进行操作,比如 Nim 取石子可以分成 $n$ 个子游戏,每个子游戏都是一堆石子,显然取走这堆石子不会影响其他石子堆。我们设这些子游戏组成集合 $G$。我们有 $sg(S)=\oplus{T\in G}sg(T)$。
证明的话就是数学归纳法。对状态 $S$ 操作一次到的状态相当于对于 $T\in G$,对恰好一个 $T$ 进行一次操作。
根据上文,一个状态 $A$ 操作之后成为状态 $B$,只有 $sg(B)<sg(A)$ 才有意义,所以我们只保留这一种。
如果对 $S$ 操作一次之后,这个性质成立,根据数学归纳法,最终无法操作状态显然也只能分成若干无法操作的子游戏,便可以得证。
于是我们要证明的东西等价于如下问题:
一个序列 $a$ 的异或和为 $x$,请问对于任意 $0\le y<x$,是否存在 $t,p$,使得 $p<a_t$,并且将 $a_t$ 修改为 $p$ 之后序列异或和为 $y$。
我们分析一下,相当于 $x\oplus a_t\oplus p=y$。
推导可得 $(x\oplus y)\oplus a_t=p$。
因为 $y<x$。
因此存在某一位二进制,使得更高位二者相等,$x$ 这一位是 $1$,$y$ 是 $0$,异或和后就是这一位最高,因为原序列的异或和 $x$ 这一位是 $1$,因此必然能找到一个这一位是 $1$ 的数 $a_t$,异或和之后得到的 $p$ 这一位必定是 $0$,更高位和 $a_t$ 相等,因此 $p<a_t$,因此得证!
我们练习一下,尝试给出 Nim 游戏 sg 函数。
每堆石子都是一个子游戏,$0$ 个石子 sg 值为 $0$,$i$ 个石子可以转移为 $0\sim i-1$ 任意数量石子,数学归纳可以得出 sg 值为 $i$。具体的如果,$0\sim i-1$ 成立, $sg(i)=\text{mex}_{j=0}^{i-1} j=i$。
最后大游戏的 sg 就是每个子游戏 sg 的异或和,即石子数量的异或和。此时如果不是 $0$ 先手赢,否则后手赢。
我们梳理一下,一个游戏可以分成若干子游戏,每个子游戏为一个有向无环图,终点 sg 值为 $0$,每个节点为其后继的 $\text{mex}$,游戏的 sg 值为子游戏 sg 值的异或和,如果游戏的 sg 值为 $0$,先手必败,否则必胜。
这里给出一个性质:有 mex 得出某个状态的 sg 值一定在 $O(\sqrt m)$ 以内,其中 $m$ 为状态所在子游戏构成的图的边数。
我们设每次选择一个白色的格子 $i$,选择一个满足条件的 $k$,翻转 $S_{i,k}$ 集合内的格子,保证当前格子一定被翻转,且游戏能结束。
我们可以将游戏转化为每个格子有一个数,原游戏中白色初始是 $1$,黑色初始为 $0$。
每次可以选择一个非 $0$ 的数进行操作,当前数的值减一 ,$S_{i,k}$ 的其他数加一。
游戏中,显然白色对应奇数,黑格对应偶数,我们只需要证明这个游戏与原游戏等价(必胜判定相同)。
设原游戏先手为必胜方,显然可以按照原游戏策略进行,只翻转奇数,监督必败方是否也只反转奇数,如果翻转偶数,将其变为奇数,则先手再次对那个格子进行翻转,可以证明奇偶性可以与后手操作前一样,使得后手在奇偶性上操作无效,重新变回自己,而先手由于前提是必生,所以总有奇数可以翻,$0$ 是偶数,于是可以证明新游戏也是必胜方。
如果原先后手必胜,仿照上述,易证。
所以等价。
结论就是可以分成 $w$ 个子游戏,第 $i$ 个子游戏只有第 $i$ 原来的白格是 $1$ 其他都是 $0$。
而我们每次都是在一个子游戏上进行的,你可以能认为这仍然会互相影响,但其实不是,这个序列在现实中表现为每个子问题的序列对应位置的和,如果这个位置是 $0$,则子游戏都为 $0$,不能操作。否则一定能看作一个子游戏进行的一次操作,因此可以分解。
于是这样我们就将其分解成了若干子游戏,并且始终存在分解方案,这时候我们不妨设 $sg(x)$ 表示只有 $x$ 为白格,我们考虑列式子。
我们选择 $k=1$,此时得到游戏结束状态,sg 为 $0$。
选择 $k=2$,此时转化为只有 $2x$ 为白色,为 $sg(2x)$。
选择 $k=3$,此时转化为 $2x,3x$ 为白色,不妨再次按照刚刚的结论分解,分解为只有 $2x$ 和只有 $3x$ 为白色两个子游戏,按照 sg 定理,答案为起点 sg 的异或和,所以此时为 $sg(2x)\oplus sg(3x)$。
以此类推。
于是我们得到了 $sg(x)=\text{mex}(0,\text{mex}{i=2}^{\frac n x}\oplus^i sg(j))$,即 $sg(x)=\text{mex}(0,sg(2x),sg(2x)\oplus sg(3x),sg(2x)\oplus sg(3x)\oplus sg(4x)\dots)$。
我们可以从 $n$ 枚举到 $1$,暴力求出 $sg(i)$,可以做到 $O(w)$ 处理询问,但预处理时间复杂度高达 $O(n^2)$,不能接受。
于是考虑优化。
有一些 $sg(i)$ 可能是相同的,我们考虑这段优化。
可以发现,对于 $\lfloor\frac n x\rfloor=\lfloor\frac n y\rfloor$,有 $sg(x)=sg(y)$。
显然,它们 $\text{mex}$ 内部项数相同,对于每一项,我们发现如果 $sg(2x)=sg(2y),sg(3x)=sg(3y)\dots$,则猜想成立。
当 $x,y>\frac n 2$ 时,显然 $sg(x)=sg(y)=0$,且 $\lfloor\frac n x\rfloor=\lfloor\frac n y\rfloor$ 成立。
对于 $tx,ty$,如果 $\lfloor\frac n x\rfloor=\lfloor\frac n y\rfloor$ 成立,则 $\lfloor\frac n {tx}\rfloor=\lfloor\frac {\lfloor\frac{n}{x}\rfloor} {t}\rfloor=\lfloor\frac {\lfloor\frac{n}{y}\rfloor} {t}\rfloor=\lfloor\frac n {ty}\rfloor$,由于前者已经在题设中成立,因此结论成立,因此当 $tx>x,\lfloor\frac n {tx}\rfloor=\lfloor\frac n {ty}\rfloor$ 时,$sg(tx)=sg(ty)$ 成立,$sg(x)=sg(y)$ 可以推导成前式题设,对于 $t>1$ 都成立,$x$ 成立,由于当 $tx>\frac{n}{2}$ 时成立,因此对于 $x$ 成立。使用的嗜血数学归纳法,没看懂可以自行推导。
因此可以整数分块处理每一种 $\frac{n}{x}$,处理每一个也可以整数分块,对于 $\frac{n}{tx}=\frac{n}{px}$,显然 $sg(tx)=sg(px)$,因此内部也是根号,但由于外部循环枚举的不同,内部根号也不同,最后得 $O(n^\frac{3}{4})$ 时间复杂度。
证明:
看之前可以先移步整数分块复杂度证明。
对于每个 $x$,我们相当于要枚举 $k$ 等于 $2,3,4$ 一直到 $\lfloor\frac{n}{x}\rfloor$。
由于 $sg(x)$ 只取决于 $\lfloor\frac{n}{x}\rfloor$。
我们处理 $x$ 的复杂度相当于 $\lfloor\frac{n}{kx}\rfloor$ 有几种不同的值。
进一步的,$\lfloor\frac{\lfloor\frac{n}{x}\rfloor}{k}\rfloor$,根据整数分块,答案为 $O(\sqrt \frac{n}{x})$ 级别的。
当 $x$ 大于 $\sqrt n$ 时,只有 $\sqrt n$ 种 sg 可能不同的取值,$\sqrt \frac{n}{x}$ 最大取到 $O(n^{\frac{1}{4}})$,得到 $O(n^\frac{3}{4})$。
当 $x$ 小于等于 $\sqrt n$ 时,每个 $x$ 我们都觉得它能取到,那就是 $\sum_{x=1}^{\sqrt n}\sqrt \frac{n}{x}<\sum_{c=0}^{\log_2(\sqrt n)}2^c\sqrt \frac{n}{2^c}=\sqrt n \sum_{c=0}^{\log_2(\sqrt n)}\sqrt{2}^c=\sqrt n\frac{(\sqrt 2)^{\log_2 \sqrt n+1}-1}{\sqrt 2-1}=\sqrt n\frac{(2\sqrt {n})^{0.5}-1}{\sqrt 2-1}$。
得到 $O(\sqrt n\times n^{\frac{1}{4}})$ 得到 $O(n^\frac{3}{4})$。
#include<bits/stdc++.h>//可以自行阅读理解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s[100009][2];
int n;
int sg(int x){
if(x>sqrt(n))return s[n/x][0];return s[x][1];
}
int z[100009];
int inn;
int mex[2400009];
void inite(){
for(int i=1,j=0;i<=n;i=j+1){
j=n/(n/i);
z[++inn]=j;
}
for(int t=inn;t>=1;t--){
int yh;
yh=0;
mex[yh]=t;
for(int i=z[t]*2,j;i<=n;i=j+z[t]){j=n/(n/i)/z[t]*z[t];
mex[yh^sg(i)]=t;
if(((j-i)/z[t]+1)&1){
yh^=sg(i);
}
}
int ans;
ans=0;
while(mex[ans]==t){
ans++;
}
if(z[t]>sqrt(n))s[n/z[t]][0]=ans;
else s[z[t]][1]=ans;
}
}
signed main(){
std::ios::sync_with_stdio(0);
cin.tie(0);
cin>>n;
inite();
int q;
cin>>q;
for(int i=1;i<=q;i++){
int m;
cin>>m;
int yh;
yh=0;
for(int i=1;i<=m;i++){
int x;
cin>>x;
yh^=sg(x);
}
cout<<(yh==0?"No":"Yes")<<endl;
}
return 0;
}